上证报讯(记者 李丹丹)今年1月新增信贷高达3.23万亿元,创下单月增量新高。对此,市场有一些不同观点,认为其未能完全投向实体经济。
作为行业“头雁”,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或能反映整个银行业信贷投向的趋势。上证报记者从工行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工行通过充实信贷储备、加快审批速度、扩大信贷总量、贷款尽快到位等方式,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,年初以来各项贷款增长有所加快,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,运行走势符合宏观政策要求。
1月信贷投放充足有效
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要求,有效增加资金投放和融资供给,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。
从总量看,工行适应实体经济需要,贷款投放充足有效。截至1月末,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515亿元,同比多增481亿元。
从期限情况看,工行中长期各项贷款和中长期公司贷款增量占比分别达到92.7%和88%,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平稳运行、长期向好。
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解释,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、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。
主动对接重大项目融资需求
孙国峰介绍,从1月份的信贷结构看,银行主要是加大对小微、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,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,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。
工行的数据也基本印证了这一观点。从投向结构看,工行主动对接补短板稳投资的国家重大项目融资需求。1月公司贷款增加1988亿元,同比多增853亿元,是工行各项贷款同比多增的主要因素。其中项目贷款增加946亿元,同比多增253亿元,重点支持了稳投资相关的公共设施、交通、能源等基础板块及先进制造业、幸福产业、物联互联等新引擎板块的融资需求。
与此同时,工行持续加大民营及小微企业支持力度。截至1月末,工行银保监会口径普惠贷款余额3217亿元,比年初增长3.5%,是各项贷款增速的1.9倍;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4.27%,较去年全年和去年12月份分别下降67BP和8BP。1月民营企业贷款增加354亿元,超额完成年度序时进度。
此外,工行通过优化票据融资,进一步支持一般性贷款增长。年初以来,市场利率中枢下移,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持票贴现融资的意愿增强。为此,工行一方面引导分支机构加快票据周转速度,满足中小企业票据贴现融资需求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;另一方面,适度控制票据贴现余额,避免短期资金空转和套利,支持中长期贷款发展。1月工行票据贴现减少194亿元,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拆放减少85亿元。
2月信贷继续保持均衡增长
进入2月份以来,工行人民币贷款继续保持均衡增长。记者获悉,从今年年初至2月23日,工行人民币贷款增加3704亿元,同比多增929亿元,其中2月以来增加1189亿元。
据悉,工行将进一步深化对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,深化对金融本质规律的认识,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强化金融服务功能,找准金融服务重点,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,科学把握投融资总量、节奏和投向,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。
同时,工行将坚持投融资一体化战略,统筹好存量与增量、信贷与非信贷、表内与表外,发挥好金融全要素的带动和激活效应。此外,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、坚持精准支持,在持续优化“大小新优”战略布局的基础上,根据《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》要求,聚焦政策传导、资源配置、资金价格、产品创新等方面,强化正向激励,增强内生动力,着力提升民营及小微金融服务能力,更好发挥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浇灌作用。
中国访谈网版权所有